《风格》对话方舟子

18 11 2006年
 记者:杨猛
《风格》2006年第11期

问:你揭露的科技造假,学术腐败等各种案例中,印象最深的案例是什么?为什么?打假经历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上半年揭露核酸营养品骗局的案例,原因有几方面:当时刚刚开始打击学术腐败,涉及的案例还不多;这个案例牵涉到了众多生物化学界的人士,一个学过生物化学的人都知道是骗局的东西,竟然有那么多中国的生物化学家在为之捧场、狡辩,令我这个学生物化学出身的人感到震惊;这个案例涉及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各方面的报道持续了有半年时间,后来连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都出来发了通知,影响比较大;我们因为这个案例联系上了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来支持我们,我也结识了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邹承鲁院士;美国《科学》杂志因为这个事件专文报道了我在网上打击学术造假的事迹,很少有中国人有过这种殊荣……最大的困难是因为是用个人的力量在打假,精力和资源都有限,所以一些重大案例因为证据不足又没法做深入的调查,只好放弃了。

问:很多人质疑你的打假动机,认为你舍本逐末,放弃自己的生物化学专业,投身打假领域。对于过去付出的时间,精力等成本,没有任何遗憾吗?

答:我现在做的事更能发挥我的专长,又能回报社会,对中国和科学的发展都有利,没有任何遗憾。我的专业也没有完全放弃,虽然不做科研了,但是在做打假和科普时,很多还是跟我的专业有关,专业知识还派得上用场。

问:你觉得打假究竟能给你带来什么?

答: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敌人,但也让我结识了许多朋友。

问:通过揭露这么多案例,中国的科技造假,学术腐败,目前的最大症结在哪里?你认为解决的关键在哪里?

答:症结是多方面的,在目前显得比较突出的是缺乏一个监督、处罚机制,没有一个规范的渠道去接受举报、进行调查、做出处理,所以只得依赖个人的力量,这是不正常的,并非长久之计。中国应该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权威学术团体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处理学术造假的问题,这样的机构要有公信力,必须做到公开、透明。

问:有些人非常喜欢你的工作。但是也有人认为你管得太多。认为你的语言风格“太过暴力”。这种穷追不舍的风格,是你的真实流露,还是刻意而为?

答:我从来不刻意去做什么事,也没有必要这么做。

问:目前很多学术界的人士热中于出境,频繁亮相于媒体,对于这种“学术明星化”你怎么看?

答:学术界的人热心参与公共事务,愿意与公众进行交流,介绍、普及学术研究成果,这是好事,特别是对那些因年龄关系已脱离一线科研的老科学家、学者,用这种方式来发挥余热,更是功德无量。我们要反对的是把这种普及当成了学术,有的人其实没有做出值得称道的学术研究,只不过因为频繁在媒体上露面,就被当成学术权威,这就不正常了。

问:你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是希望一直从事这个科技打假吗?还是有其他的长远打算?

答: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自由撰稿人,一个科普作家。从长远的打算来看,我更愿意多写一些科普著作、文史文章。

问:怎么看待自己的名气?知名度究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最大的变化就是需要经常面对媒体,为此浪费掉了部分时间,其他倒没有什么。

问:你不认为自己的科技打假和王海打假,有什么可比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打假,并没有获利。许多人对此并不太相信。对此,你怎么看?你希望通过打假有经济上的收益吗?

答:我又没有像王海那样去找造假者索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因为打假接受过资助、收取费用,反而要自掏打假经费,应付恶意诉讼,所以我不明白能有什么经济上的收益。当然,我写的打假文章有的在报刊上发表的,有的结集出版了,这会带来稿酬、版税的收入,但是这是写作的报酬,而不是打假的收入。

问:目前你的主要收入,只是为专栏写稿件吗?还有其他的生财途径吗?

答:出书还有些版税收入。在国外还有些零星的收入。

问:你因为打假惹上了很多官司。对于那些败诉的官司,有没有经济上或者精神上的压力。

答:目前没有感到这方面的压力。现在只败诉了一起官司,而且不是终审,还没有开始执行判决。以后如果类似的官司多了,可能就有经济上的压力了,所以有一些支持者发起成立基金会,计划为此进行募捐,帮助我支付这方面的费用。

问:你希望拥有很多钱吗?对于金钱的态度是什么?

答:我觉得我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从来没有想过要发财,所以就没有去赚钱的压力。当然,我也不会装清高,对该得的报酬还是要的。

问:你最奢侈的消费是什么?你最希望购买的奢侈品是什么?

答:我想不起来我有什么消费算得上奢侈的,都是必需品而且又消费得起,就不该算是奢侈。我以前最希望拥有的奢侈品都是一些篇幅巨大或非常昂贵的书籍,包括《不列颠百科全书》、《牛津英语大词典》、《明实录》和24史,在图书馆看到时都一直想有一套,但买不起也摆不下。没想到它们现在都有了电子版,而且可以轻易买到或从网上下载。

问:对于汽车,房子,这些奢侈品的消费,你是什么态度。喜欢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汽车?

答:这种东西,耐用、够用就行了,我开的是普通的丰田车,住的是二居室的房子,没有什么追求。

问:你经常往返于中国和美国。美国是个高消费的国家。那里的消费观念对你是否有所影响?

答:其实美国日常生活的消费并不高,比如在饮食和服装方面,都比较随便,这方面对我倒是很有影响,到现在我都觉得国内卖的服装太贵。

问:喜欢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旅游上吗?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答:我每年都会有几次旅游,基本上都是去探亲访友或讲课、开会时顺便去的,很少刻意去,所以也谈不上特别喜欢。以前爱好很多,现在已经玩不起了,最大的爱好剩下读书了。

问:你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你最希望做什么事情?这个愿望实现了吗?

答:我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当个自由人,生活上的、思想上的自由人,我现在的状态就是这样。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我还有几本书要写、要翻译,比如我一直想重新翻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写一本文理科大学生都能使用的普通生物学教科书。我希望有一天,中国大学也能像美国大学一样,让生物课成为所有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


操作

文章信息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